看印象派.

最近在看一部介绍印象派的纪录片「印象派简史」(The Impressionists Miniseries),似乎开始理解了一些之前完全不了解的所谓「艺术」。

印象派(Impressionism)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艺术运动或一种画风。莫内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乐华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他们的作品来捕捉光线和色彩的瞬间变化,而不是静止的景象。印象派的艺术家们通常会使用自然光和平坦的色调来创作他们的作品,并通过刻画细微的细节和快速的笔触来表现出自然世界的瞬间变化。印象派艺术家们通常会使用颜料油画或水彩画的技巧来创作他们的作品。印象派艺术家中的著名人物包括莫内、马内、德加、雷诺阿等,其中塞尚后开创了后印象派。

印象派起源于英国,也许某种程度上工业革命促进了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黑白)摄影机,画家们开始探索不同于摄像机的形式,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代替静止的景象。这些发展历程在艺术史上早就有所记录,但看纪录片时候拼凑起来的 ‘Aha moment’ 还是令人愉悦的。

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8年)商人社会地位低,日本浮世绘(Ukiyo-e)兴起于艺能演出和红灯区,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风景的主题以及精美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又通过商品贸易流入欧洲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印象派的发展。然后开始意识到,某些所谓艺术形式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早就密不可分。这也是某些画作流芳百世的原因吧,画作的背后承接了那个年代。即使是天才少年王希孟也是承载了北宋时期的精神愿景。

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

反观前几日因为看《财神道》偶然看到的《明清书画及文房清供特展》(声明:以下纯属个人偏颇理解,不代表任何立场),大概能够分辨的是山水、花鸟、工笔,但「这历史似乎看不出年代」,听到旁边行家在讨论似乎都是大作,有些技法是能够看得出笔法或者浓淡的不一样,但不论是画作本身还是展览提供的介绍,看不到一个完整立体的活人(民国时期还是有一些的,不是全部),像是山水中的人物一样,消失在茫茫大川之中,感受到的是被裹了束脚布的妇人想要展示舞姿,讲述着「大」时代的「呜呼哀哉」。 再对比另一个充满民间智慧的《财神道》,大部分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演变而来的财神。不同的是他们是神,某种程度的有求必应,某种程度的求而不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希望有朝一日财神会推荐一些科学理财书籍,告诉他们不要再吃人了。

学着点过老百姓的日子, 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 三年了, 完了吗? 没完,

写于 2022年12月10日

一些推荐的视频

-艺术即历史